关注:中欧班列铁路集装箱场站都饱和了?27
发表时间:2021-01-12 21:59 近年来,铁路集装箱运量始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中欧班列2020年同比增长更是超过了50%,开行数量突破1.24万列。随着铁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铁路集装箱运量将大幅提升,对铁路物流节点提出了更高要求。 集装箱堆场运营管理是铁路集装箱场站运营管理的核心,应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装备以提高集装箱物流节点服务效能,助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铁路集装箱堆场智能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提升堆场的堆存能力、作业效率,需融合铁路门架、公路门闸、装卸传感器等设施设备自主采集列车、集卡、集装箱、作业等信息,与智能管理系统共同搭建集采集、决策、执行、反馈于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车辆/列车在通过门架后自动识别车号、箱号、运输需求等信息并上传,计算决策作业方案后由智能化装卸设备执行,再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管理平台。 铁路集装箱堆场的智能管理应按照信息对称—方法设计—设备支撑的发展思路,以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决策支持—方案执行—结果反馈为建设路径全面发展。因此,应结合智能化技术装备,实现堆场数据信息由人工手动录入向机器自动识别、作业方案由人工经验判断向系统智能决策的转变,涉及到的技术装备主要包括与数据信息采集识别相关的电子标签及阅读设备;与堆场内集装箱定位相关的RFID设备;与车辆/列车进出信息采集相关的摄像头、传感器和与场内数据交互的无线传输设备等。
为支撑铁路集装箱堆场堆存智能指派方法,需要硬件设备提升铁路集装箱场站信息化水平。目前,大规模的铁路场站均以龙门吊作为主要的装卸设备。针对龙门吊沿其轨道运行的作业特征,以尽端式堆场为例,可以在尽端处设立水平方向(x)和竖直方向(y)的参考原点,根据门吊相距原点的水平位移,结合吊头在垂直方向(z)的位移,确定作业后的集装箱位置信息并通过场内无线通讯设备反馈作业信息执行情况。 通过对铁路侧出入口集装箱信息的实时采集,结合(预)确报信息即可提前制定集装箱装卸计划并更新集装箱堆场信息。由于通过铁路侧出入口的集装箱数量较多,且要求采集设备能够识别运动状态中的数据信息,考虑列车推送作业或进入咽喉后一般速度较低,可采用线阵相机采集与RFID设备识别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内部生产系统相连通以匹配作业信息与运输信息。 铁路集装箱堆场公路侧出入口是确保集装箱堆存安全、记录集装箱进出站信息的重要闸口,集卡司机通过输入集卡车牌号、集装箱箱号、运输需求后预约进场,通过识别预约信息自动分析集卡进出站作业类别与需求,以便进一步制定装卸汽车方案。 合理应用智能化技术装备对于提升铁路集装箱堆场运作效率、减轻现场职工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性分析铁路集装箱堆场箱位智能指派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铁路集装箱堆场堆存能力与作业效率,结合智能化技术装备提出的关键设施布设方案可以有效实现铁路集装箱堆场关键信息的自主采集,为提升铁路集装箱堆场信息化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铁路集装箱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应重点研发结合现场生产环节作业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作业方案的智能决策、智能执行和智能反馈。未来可以针对5G通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铁路场站作业流程与人员岗位,进一步提升集装箱场站对铁路集装箱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来源:探索新丝路 |